WFU

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

改變台灣從改善文化開始 改善文化從改善地方博物館開始

採訪者:林志峰老師  (老師不喜歡頭銜 我從善如流)



台灣的定位


台灣的島國環境與資源,跟美國大陸文化大相逕庭,台灣檯面上許多先進長者到美國看到美國夢,便想盡辦法直接複製美國的一切,開口閉口就是美國美國美國....。

台灣的文化、教育、都市規劃等都想盡辦法學美國,這實在很奇怪,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同樣是島國的英國或是日本文化。日本文化深受明治維新影響,而明治維新便是到英國取經。日本是禮儀之邦,英國可以說連小偷都很有禮貌。

台灣人沒有美國人高大,發展籃球很奇怪,我們動作比較靈活,比較適合足球和棒球。倫敦城市地方也小,因此不會把建築物蓋成像像張牙舞爪美國式的建築。台灣鋼鐵業不興盛,發展汽車產業也很奇怪。英國強調教育正常化,不要追求學歷,適得其所,能力才最重要,畢業就能就業,而台灣常常畢業後還沒有一技之長。


台灣微光


林老師希望不要有太多台灣之光,希望每個人都是台灣微光,這比較類似現代網路世界,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一點,個體間的關係藉由網路連結起來,舊有的金字塔組織架構已經越來越模糊,就算是官僚系統,市民也可以直接透過總統信箱、市長信箱直接與各機關首長聯繫。

是否有機會把台灣微光凝聚在一起成為台灣燈塔?可能大有大的難處,老師還是傾向人人都是微光。我還是覺得如果真的人人都是台灣微光,組織架構又如同網路世界般互相連結,針對不同的需求性質連結組合,會形成各式各樣的團體組織,可大可小,變化多端,靈活活躍及彈性。


台灣應發展在地博物館文化


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,高齡社會的問題即將接踵而來,我們可以學習英國的博文館文化。其實很多退休人員還有很好的學術素養、很好的經驗值,對當地了解也相對透徹,如果可以有空間可以發揮,將會多采多姿。

在英國的老年人會在當地博物館當志工,博物館裡有很多在地的舊照片,因此當地的博物館非常有當地的特色,人情風文有點像台灣以前的雜貨店,不像台灣的博物館都著重在銷售,每一家都好吃好玩有點像小七一樣每家都類似。

老師推薦如果想學道地的英語,可以到英國各地的博物館,裡面有許多老年人願意帶你導覽解說,尤其是英國教育是提早進入專業領域,英國十四歲就分性向、分專業學習,所以在其專業領域上,有著更豐富的經驗。

數學老師認為數學最重要,最微小的電子最宏觀的宇宙都能透過計算來得知;歷史老師覺得歷史最重要,鑑古知今;所以教博物館的老師也覺得博物館最重要,也是很合理。不過林老師有一個高c/p值很高理由,發展英國各地博物館的成本很低,除了帶動地方特色,也可以解決許多高齡社會的問題,或許可以接近大同社會的「老有所終」。


世界大國也不見得要做汽車品牌


對於創業的建議,老師建議不要為了賺錢而賺錢 不要為了品牌而品牌,就算是加拿大、巴西、奧地利、西班牙、澳洲等世界大國,有鐵礦,也有工業,卻沒有發展汽車品牌,日本、美國、歐洲等國家汽車工業已經發展得很好了,直接拿來用就好,不一定要去跟人一較長短,台灣更不應該砸錢去發展汽車品牌

或是一開始還沒成熟時不要追求創造品牌。品牌不是天下掉下兩百萬就可以解決,而是要去把自己的能量做出來,夠穩健就會自然成為品牌,有能量就會水到渠成,品牌自然而然產生,不經意就能賺錢,不要刻意去營造,靠炒作的不長久。

最後老師鼓勵大家創辦自己的人生,想想自己想像六十歲的模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