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

富蘭克林克己修德計畫十三條

作者:孫崇桓




富蘭克林認為好的習慣不要貪心,一個一個慢慢養成,不要試圖畢其功於一役,一口氣修行所有的美德,以免分散注意力。而且有些美德在培養上是可以有順序的,先擁有某些美德將使後來者的培養更容易,因此將畢生克己修行的美德作了以下排序,並附上簡短解釋。




第十三條是謙遜。

當我看完富蘭克林這十三條克己修德的計畫,實在汗顏,每一條都是知易行難,魔鬼就是出現在細節,其實也沒有特別的大道理,在軍中也常大聲喊整齊、清潔、簡單、樸素、迅速、確實,道理差不多,但徹底執行率差很多,結果就會差很多。


英雄難過美人關


我最佩服的還有第十二條--忠貞:不亂搞男女關係,以免頭腦遲鈍、身體虛弱、破壞名聲。讓我覺得我離富蘭克林的距離好遠好遠好遠。因為就我所知,古往今來的名人大都很風流,牛頓、愛因斯坦、愛迪生、孫中山、江南四大才子、鋼鐵人等,怎麼會有名人守得住不亂搞男女關係呢,到底是怎樣的英雄過的了美人關呢?

聽完羅胖講富蘭克林晚年的風流事蹟後覺得事有蹊俏:富蘭克林在妻子過世之後,自己的好朋友也過世,而朋友妻還風韻猶存,有一天,富蘭克林跑去找朋友妻,跟他說:「我昨晚夢到我的太太與妳老公在天堂上面好上了,我非常生氣,特地跑過來知會妳一聲,不如這樣吧,我們也來相好,報復一下他們如何」。真是一個可愛的老頭子。

因此我就很好奇富蘭克林是如何執行的

克己修得計畫總共十三條,一周執行一條,一年四個循環,富蘭克林覺得越重要的道德品格排前面,反之排越後的表示越不重要…XDDD

第一周執行第一條,第二周執行第一條到第二條,第十三周執行第一條到第十三條,也就是說最後一條一年內總共只維持四個禮拜,倒數第二條一年只維持八個禮拜,看到這裡,我發現還挺人性化的,好像我離富蘭克林的距離有稍稍短了一點點。


謙遜態度的辯論風格


富蘭克林只有上過兩年小學,其餘自學,就是靠他那旺盛不得了的求知欲望,打工之餘,不斷讀書,使他擁有寫作能力與邏輯辯論能力。他從小的時候就喜歡找人辯論,從辯論的過程鞭策自己進步。年輕的時候富蘭克林就發現,即使是知識比他淵博的人也無法從他手上贏得勝利,儘管這勝利是他和他的論辯主張不應得的。

幾年之後,富蘭克林就屏棄他的辯論技巧,只保留了在陳述觀點時候保持謙遜態度的習慣,因為富蘭克林自己發現,除了律師、大學裡的人,還有在愛丁堡長大的人之外,智者很少與人爭辯。


媒體一定要腥羶色嗎?

作者:孫崇桓





我們聽聽大老怎麼說


富蘭克林算是報章雜誌業者的元老之一,在《富蘭克林自傳》書中提到「在辦報紙時,我小心地避免刊登一切帶有毀謗性和人身攻擊色彩的文章。近年來,這類文章給我們國家帶來了莫大的負面影響。每當有人央求我在文章中插入該類語句時,他們一般會以出版自由為藉口,說報紙就像公共馬車,只要花錢,人人應該有一個位置。………..反觀現在,有許多報紙無所顧忌地迎合個人的惡意,毫無根據地指責我們之中最為優秀的人物,挑撥離間,甚至引起雙方反目。………我提及這些事情,是想提醒年輕的報紙發行人,希望他們不要做這樣令人不齒的事,以免玷汙他們的出版物,因為他們可以從我的事例中看出,總體來說,這樣做並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。」


兩百多年前的提醒,台灣媒體是否忘記了,近年的媒體亂象,媒體自己絕對有責任,操控媒體的政府商人團體也有責任,觀眾的責任呢?現在已經沒有人要看主流媒體了,觀眾收看的收視率回饋給媒體的責任已經越來越低。

畢竟以前觀眾沒得選擇,只有媒體有麥克風有發言權,媒體餵給人民什麼,民眾看了就得接受,不看就少了一項娛樂。可惜當時主流媒體不懂得好好珍惜壟斷權,現在網路世代、自媒體時代來臨,不入流的舊主流媒體誰要看,這時才來哭哭經費縮編。


都是They的錯?


民眾就是喜歡腥羶色?民眾就是愛這味?是自己沒料,只會寫一些低級的腥羶色,到處剪貼,早期批踢踢,現在臉書、youtube等,然後推說民眾喜歡,自己是佛心來的投其所好迎合觀眾。

殊不知瞬間被萬人秒殺的是江蕙演唱會,黃牛票賣到十幾萬還一票難求,殊不知全台排隊大軍瞬間湧進小七是為了五月天,五十萬民眾大熱天上街頭只會了讓高官可以聽聽小民的心聲,晚上想犒賞自己前往王品集團旗下十五個品牌餐廳總是要等候,假日各個戶外風景區總是擠滿了人群,新思惟國際三萬元一堂課可以在半年前24小時內銷售一空。

大家還是嚮往提高生活品質

不要說今年的侏儸紀世界十二天內打破十億美金票房紀錄,解嚴以來,有多少部三級片在台灣的票房比得過十五年前的真善美,媒體人自己墮落出賣靈魂,還要把所有人拖下水,實在很不應該,從完全的主導權演變成完全的卸責,懇請媒體人找回自己的價值與尊嚴。

有錢,大家賺,不好嗎?


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

與彭教授談食安

作者:孫崇桓




政府在哪裡


聽完彭教授的講解,知道政府對食安的作為實在少之又少,其實不止食安,還有許許多多政府都沒管,不勝枚舉,說不定把政府有管,管的程度列舉出來會比較快。

舉個有證據顯示二手菸有害的禁菸政策為例,在禁止吸菸的罰則二千至一萬,但是幾乎只有立法,甚少執法,就算是正義魔人,應該也很少人知道抓到室內場所吸煙者,應該向哪個主關機關檢舉報案吧,幾乎全都是良性勸阻,而且是由民眾或店家來良性勸阻

人力、物力、設備等等都短缺,如果單純增加政府的人力就能解決,那很簡單,開缺就好,近八年來公務人員增加數已高達一萬餘人,這還不包括教職,但後續發不出薪水怎麼辦,國庫被拖垮怎麼辦?減薪?

自從加入WTO後,台灣農民的農作物被迫與大陸農產品競爭,但農民面對的還是台灣的消費水準,因此利潤大減,因此必須降低成本,因此必須壓榨破壞土地,賠錢的生意沒人做,殺頭多生意有人試,同樣的,砍公務員的薪水不會是一個最好的方法。


食安問題如果是國安


如果食安真的是國安,而我國對於食安若只有事後危機處理,沒有事先的評估與規劃,那我國的國安的確堪憂。可是也先別急著把問題通通丟給政府。

早在二十年前的小時候就不斷報導回鍋油的問題,回鍋油的危害除了地溝油之外,比標示不清、混油濫竽充數、慘入工業添加物等”黑心油"還不健康,但小吃街上,生意最好的通常都是鹹酥雞業者,也通常可以供應到最晚時刻。

每個攤位都是現場炸,但圍觀等候的民眾,有誰看過鹹酥雞、大雞排、臭豆腐等業者在換油的,就連世界連鎖的加盟快餐店,有確實做到一天換一次油已經算有良心了,而這是未來主人翁小朋友的最愛。

個人覺得如果有一天政府真的取締,攤販還沒翻臉,民眾一定先翻臉,增加換油的次數(還有回收油的成本或是污染),勢必反映在售價還有等候的時間上,吃不到昔日價格的雞排、鹽酥雞、薯條,炸雞塊,民眾會生氣的。

我就是想吃垃圾食物犒賞自己一天的工作辛勞可以嗎,失戀了我就是要抱著一桶冰淇淋來發洩可以嗎,當然可以,所以這些食物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。

現在的問題是出在,當消費者想額外多花錢購賣安心的食品的時候,受欺騙了,無所適從了,不知相信誰。


如何解決


三權分立可以已經無法適用於21世紀,第四權的媒體權現今也可以被商人買斷,彭教授建議可以加入或支持各個關心食安的NGO團體,運用NGO團體的力量發聲。

再來是用消費改變世界,或許我們撼動不了大資本家,但是我們也許可以透過改變我們的消費習慣來逼資本家妥協。

食安可以是一種產業,彭教授提出的食安可以是一種產業,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,也只有這句最有機會改善食安問題。